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其實深刻的部分跟鋼琴一點關係也沒有)……

有一次老師在示範,我就站在老師的左邊。老師家的平台鋼琴是左側靠牆放的,也就是說我就站在老師和牆壁的中間。示範什麼我一點也不記得了,只記得老師彈到一半,有一隻又黑又肥的大蟑螂從鋼琴和牆壁的夾縫中飛撲到我身上(囧rz)!!我想這已經不能用花容失色來形容,大概只比驚聲尖叫要好一點……結局是最後老師拎著那隻肥蟑螂的鬍鬚,把牠扔到了紗門外的花園裡(因為老師是虔誠的佛教徒,不殺生,連蟑螂也不例外。)……媽呀,我等一下回家還要經過花園欸T^T……

(這竟然成為我十幾年之後殘存的鋼琴課記憶……有點無言哪……)


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以前我在盧老師家聽過一個大我一兩歲的小姊姊彈琴,應該是在我前面上課的學生,彈什麼不記得了,大概也就只聽到幾分鐘吧,只記得老師說她從新竹縣來上課,『人家很用功喔!』在老師家也不是沒聽過別的彈得好的學生彈琴,但就不曉得什麼原因,就只有她,她在鋼琴前面專注的神情一直都留在我的腦海裡。

沒想到我進了南藝,竟然發現了當年那個鋼琴前面專注演奏的女孩,成了我的學姊(不過是主修小提琴;現在在德國追夢,找到了更適合她的路)……我一開始本來還不敢確定,就憑著一個模糊的印象,一問才發現她小時候真的跟盧老師學鋼琴。『那時候超愛他的!』學姊說。真是很奇妙,沒想到小時候的一面之緣可以記這麼久,我們後來進了同一所學校(還都不是主修鋼琴XD)……

 * * *

關於這一個時期的習琴記憶,我並不打算去探討盧老師的教法究竟怎麼樣。畢竟學琴真的是非常個人的,每個人最適合的老師和方式幾乎不可能完全一樣。不過這些記憶的片段讓我想到一些事……小時候這麼不愛練琴的我,後來到底是怎麼喜歡上練琴的?

暫且撇開樂器之間的差異不談。雖然我開始喜歡上練琴是在國中之後,不過那時候的程度跟小時候的鋼琴程度也沒差多少,以我現在回頭看起來,我覺得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得比小時候多到哪裡去。但是讓我喜歡練琴的轉折,(先不談何老師:p)應該是因為我終於“知道要練什麼”。我終於知道練琴不是湊時間,甚至也不一定需要練很長時間,但是可以聽自己的聲音、找問題、練方法……

也許有人會認為對一個小朋友來說談這些言之過早。其實我也不知道,可是我還是覺得不管怎麼樣,這比灌輸他“你看人家一天彈八個小時就會彈得很好”有效而且正確得多(本篇不探討天才兒童)。首先,八個小時對一個小孩來說是天文數字!不要說八小時,就是說兩個小時,像我這種天份普通的小孩聽到就嚇得不想練了。記得前年準備里昂高等的入學考,連Tasso都告訴我練半小時就休息一下再繼續,『一個小孩子練琴的專注力甚至不會超過15分鐘。』為什麼小時候的我們會被要求在鋼琴前面坐超過一個鐘頭呢?

我承認一定會有些機械式的練習是必須的,可是肢體上機械地反覆運動,不代表腦袋就一定要空空只忙著算已經彈了幾次或還剩幾次……我知道一定也有很多人小時候能夠乖乖練很長時間的琴也彈得很好,但是練琴明明就可以不那麼枯燥,只需要一點適當的引導。話說我第一次接收到“聽自己彈”的觀念,好像又是好幾年之後了……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我才慢慢知道原來小時候的我只是沒有遇到適合我的教學方法。因為我並不是一個坐不住的小孩,比方說唸書(而且還是教科書,我好像不是太喜歡看課外讀物@@”)就可以讓我專注比較長的時間。重點還是練琴沒有方法,也沒有給我足夠的挑戰和成就感(這一點我覺得在學琴來說還蠻關鍵的,以後再補充),反而是學音樂那麼多年以後,越不會把學不好的原因全歸咎於“練得不夠”了……

 * * *

寫一寫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以前彈琴遇到休止符或是結束收尾的時候老師都會說“阿嚕”表示手要拿起來(or離開鍵盤)……一直到現在講了三年法語、學了快兩年德語,幾句西班牙語,我還是不知道“阿嚕”到底是從哪個語言來的……真是一個解不開的謎XD……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ti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