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終於要進入正題。

  本來我今天是陪婷婷來的,結果看了節目單,發現上半場的兩首都是純弦樂四重奏,下半場才是Brahms的豎笛五重奏……結果搞的好像婷婷來陪我聽弦樂的音樂會一樣XD。Quatuor Prazák來自捷克,最初的班底是由布拉格音樂院的學生組成,曾拿過Evian國際大賽首獎,可是簡介太長了,後面懶的看,跳過……Richard Rimbert也很厲害,看了簡介才知道他除了巴黎音樂院第一獎畢業,1987年還得過慕尼黑大賽第三獎……原來波爾多這個小地方高人還不少哪Orz……

  其實我還蠻不喜歡寫樂評的。因為不管文字描述的多生動,還是比不上親耳聽見的感動。上半場第一首是海頓op.74/3,其實是我很擔心會睡著的曲目(今天是衝著布先生來的),但職業四重奏團果然是不一樣,無論在音準或是音色、ensemble上都有無可挑剔的完美一致,他們在台上傳達的意念很清楚──不是四個人,而是一個團……我不知道我的概念正不正確,不過以前學到的是海頓的四重奏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第一小提琴很花俏、擔任主旋律份量很重,其餘三個聲部伴奏,而他們的演出最令我覺得驚奇的,就是我即使注視著台上也幾乎沒辦法分辨出除了主旋律以外任何一個獨立的聲部或到底是哪個人在拉,閉上眼睛會以為是一把樂器在拉雙音或和絃,合諧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他們拉琴的感覺像在把聲音往中間送,四個人的呼吸不用說當然是完全在一起,就像一把大樂器……海頓可以拉成這樣,真是開了眼界了……第二首是二十世紀的作品,Zemlinsky作於1924年夏天,當然不是走傳統浪漫的路線,但是很有趣、很精采。有一件有趣的事,從海頓開始,每個樂章中間都有很多人在咳嗽@.@,而且還會傳染,多到好像是故意的感覺(欸我還以為只有台灣的觀眾會這樣|||b),但是四個樂章結束大家的掌聲又很熱烈(所以應該不是對演出有噓聲),真想知道那些咳嗽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下半場算是今天的重頭戲。開始演奏我才發現這首曲子我以前聽過,不過是Bashmet改編成中提琴和弦樂四重奏的版本,我愛死那張CD了……今天聽豎笛原版,Richard Rimbert 真不是蓋的……我也是來到法國才知道,原來豎笛也有用循環呼吸(以前只知道吹嗩吶的有XD),利用兩頰鼔起來擠出一口氣的時間鼻子同時吸氣……光想像就覺得得要有大腦分裂的功力,要接的天衣無縫真的很不簡單,遇到長樂句就能不換氣一直到整句吹完……每次聽到很好的演奏家演奏,感覺就像聽他們唱歌一樣,樂器與人還有他的意念完全融為一體,真是絕妙的享受……整個團體的表現都很出色,雖然我個人不是太喜歡那個第一小提琴的抖音(他拉琴非常有夏漢的味道v_v),不過那樣高把位的精準度也真是令人佩服了。

  關於這場音樂會還有一個小小的感想──強烈的建議音樂廳不要給演出者坐淺色的椅子……要不然也請選用吸了水不會變色的材質……不然演出者站起來敬禮時椅子上留下的屁股印子實在是會很搞笑XD……第一小提琴先生真是很賣力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ti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